时间:2023/1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4月,第一批3个世界气象中心在世界气象组织(WMO)第5次大会上被认定。

50年后,年,在WMO执行理事会第69次届会上,中国气象局被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这是一次巨大的鼓舞,意味着我国气象事业从奋起直追到并列领跑,也标志着我国气象业务服务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年1月16日,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将“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牌匾正式授予国家气象中心。自此,新的责任和使命落在了我国气象工作者的肩上——不仅要提升自身各项预报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还要帮助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升气象预报能力。

世界气象中心的牌匾。

那么,究竟何为“世界气象中心”?它是WMO核心的全球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机构设置,需要为世界各国开展实时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供稳定、丰富、高质量的无缝隙天气气候分析、预报、预测指导产品,并牵头开展国际气象预报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活动。新的《全球资料加工和预报系统手册》对世界气象中心和区域专业气象中心的履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制作全球确定性数值天气预报、全球集合数值天气预报和全球长期数值预报。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摄影/郝静

目前,全球共有9个世界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是唯一设在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气象中心。

面对机遇和挑战,近两年来,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攻坚克难,努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践行中国气象走向“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目标,带头落实无缝隙全球资料处理以及预报系统的世界气象业务“新战略”,以期满足我国及全球用户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的更高需求。

该中心开发了基于我国GRAPES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集合预报系统以及气候预测系统的30余类产品,制作并提供风云卫星系列图像产品和天气分析产品等,通过世界气象中心(北京)门户网站,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各国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业务指导;围绕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区域台风预报中心、亚洲沙尘暴专业预报中心建设,以及航空气象预报、核应急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组织申报并获批“全球预报业务能力建设”年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项目。

同时,协调做好国际技术支持、培训和交流等工作也是世界气象中心(北京)承担责任、展现国际影响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聚焦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方承诺,世界气象中心(北京)针对阿富汗干旱,制作风云二号H星云图、温度和降水实况、数值模式预报和集合预报、降水气候预测等4大类20余种产品,通过专门通道为阿富汗气象部门提供网上服务;组织参加WMO东南亚、中亚以及孟加拉湾灾害性天气预报示范项目。

——区域气象培训和交流取得新进展。该中心组织了超强台风“山竹”中越天气会商、第二届中国-东盟气象论坛技术交流、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应用技术培训;在孟加拉国推广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举办第三届台风监测及预报国际预报员培训班,首次邀请外籍专家授课,且首次有来自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委员会成员的预报员参加。

——全面升级风云卫星国际数据服务。该中心打通“一带一路”数据服务绿色通道,启动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开发完成英文版卫星天气应用平台(SWAP),并向吉尔吉斯斯坦等7个国家推广试用;为尼泊尔等7个国际用户提供远程维护和技术支持;协助菲律宾和越南通过CMACast接收站获取风云卫星数据;为斯里兰卡等5个国家提供新的卫星接收机;开展基于CMACloud的CMACast业务试验,向伊朗等4个国家进行示范应用。

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70次届会批准认定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为“海洋气象服务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在联合推进亚洲区域多灾种预警系统建设等工作中,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仍任重道远。

而如今,千帆竞发!为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奋斗着的人们坚信,行则将至,未来已来。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黄彬郝静通讯员周庆亮任璐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